亲爱的用户,您好!欢迎您访问本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热门关注
随机推荐
当前位置:医药前沿杂志 >> 浏览文章
观察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的临床疗效
来源:医药前沿杂志 作者:admin 日期:2018年7月5日

【摘 要】目的:观察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2017年01月-2018年05月,用加减半夏泻心汤在门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38例,观察治疗4周后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总有效率。结果:38例患者治疗4周后,复发性口腔溃疡痊愈16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治疗4周后患者胃脘痞满、嘈杂、返酸、嗳气、纳呆症状均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减半夏泻心汤能明显消除或改善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及慢性浅表胃炎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加减半夏泻心汤;慢性浅表性胃炎;复发性口腔溃疡;合并随着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等的变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越来越多,其中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常见的病症之一。为此,在诊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时,需要依据原始疾病及并发症的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就此,我科选择2017年01月-2018年05月,门诊治疗的38例患者进行报道。
1.资料方法
1.1选择2017年01月-2018年05月,门诊治疗的3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1例;年龄25~74岁;病程1年~5年。
1.2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诊疗指南(试行)》[1]:周期性反复发作且具有自限性的口腔黏膜溃疡,呈现“红、黄、凹、痛”的典型特征,病史>1年,溃疡>1次/1个月发作。
(2)中医标准参照:口苦、口干、口腔黏膜溃烂、心下满闷、腹胀、便溏或腹泻、舌红苔白厚或罩黄,脉弦滑或紧。 [2]
(3)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3] 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缺乏特异性,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4)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3]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1.3纳入和排除标准
所有纳入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创伤性溃疡、癌性溃疡、感染性口炎、白塞病及其他溃疡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器质性疾病、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等;③1个月内服用过任何关于口腔溃疡以及抗生素药物;④孕妇、哺乳期妇女。
1.4治疗方法
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组成:姜半夏12g、炮姜10g、黄芩10g、黄连3-6g、党参15g、炙甘草6g、石菖蒲12g、藿香15g、枳实12g、枳壳12g、砂仁6g、佛手12g、香橼12g、谷芽15g、麦芽15g。 1剂/日,水煎服,每次150 mL,2 次/ 日,饭后1 h 服用,连续服用4周。根据患者年龄、寒热虚实之轻重,随证治之。若热毒重者加用连翘30g、金银花30g;舌苔白罩黄甚者加茵陈30g、桑白皮30g;痛甚者加元胡15g、白芷15g、生蒲黄10g;胃脘嘈杂加生栀子10g、竹茹12g;返酸加煅瓦楞子30g、黄连3g、吴茱萸3 g;嗳气、大便干结加旋复花10g、代赭石30g、生白术30-120g;嗳气、大便稀溏加陈皮100g、枳实12g、生姜30g、生黄芪20g;纳呆加莪术6g、木香10g、丁香10g。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评价标准
2.1.1口腔溃疡的疗效标准:痊愈:口腔溃疡完全愈合.患者主观疼痛完全消失;显效:患者溃疡处疼痛明显缓解.口腔黏膜溃疡面明显缩小:有效:口腔黏膜的溃疡面减小.疼痛有所缓解:无效:上诉各症状体征均无变化或者加重: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样本量×100%。
2.1.2中医症状评分:主症:胃脘痞满、嘈杂、返酸、嗳气、纳呆,其中无症状:0分,症状偶见:1分,症状常见且需经常用药:2分,症状较重、频繁出现且影响正常生活、工作:3分。
2.2 临床疗效
治疗4周后,复发性口腔溃疡痊愈16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
2.3 治疗前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治疗后患者胃脘痞满、嘈杂、返酸,嗳气、纳呆症状均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典型病例
杨某,女,43岁, 2017年8月18日初诊。患者因口舌生疮反复发作一年,复发加重一周而应诊。一年来,患者口舌生疮、疼痛反复发作,曾在各处用中西医的方法治疗,疗效欠佳。近半月来,因加班、夜班、饮食不规律,又发生口舌生疮、疼痛,外用冰硼散,口服牛黄上清片,维生素C片及B2未效。刻诊口腔左右两侧各有黄豆大小的溃疡两处、舌体上有散在的小溃疡两处,周围发红不肿,自觉灼热疼痛,伴有口干、口苦、心下痞闷,嘈杂、纳呆、偶有烦热、大便溏稀;舌红苔黄白相见,脉弦小数。中医辨证:脾胃气虚,寒热互杂。治宜寒热平调,降火解毒。处方:
姜半夏12g、炮姜10g、黄芩10g、黄连3-6g、党参15g、炙甘草6g、石菖蒲12g、藿香15g、枳实12g、枳壳12g、砂仁6g、佛手12g、香橼12g、谷芽15g、麦芽15g。水煎,分两次服。加减治疗四周后,患者口腔溃疡消退,心下痞闷、嘈杂、纳呆等症明显缓解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4.讨论:
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主要侧重于口腔溃疡糜烂面的修复,而不注重造成溃疡的根本原因的把握,只能治其标,而不能治其本。[4]因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受到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影响,所以治疗复杂困难。沈宏等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病与中焦关系密切。[5]丁阳认为,从中医理论角度可见脾胃与人体的口腔健康密切相关。所以,口腔疾病尤其是ROU,其治疗尤当从脾胃角度入手,培固后天之本,防止其复发。[6]冀爱英认为脾升胃降功能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湿停滞,浮游于口腔组织之间,充斥于粘膜之内,则口腔粘膜或舌体肿胀,受讲话或咀嚼等外因刺激而破溃,从而至口腔溃疡发生。[7]赵鸣芳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往往兼有胃肠症状,如心下痞满、胀痛、肠鸣、纳呆等。并发现,复发性口腔溃疡与Hp感染有密切的相关性。[8]从而印证了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的特殊性。尤其是病程较长的病证,虽有口舌生疮、灼热疼痛与口干、便结、舌红等热证的表现;但易于疲倦,或常常自汗,食冷或服用苦寒方药即会腹泻,查舌随红而体胖或有齿印,舌苔腻或水滑,这又多属寒证。因此复发性口腔溃疡就多属于脾虚胃实,肠寒胃热,虚火上浮,熏灼口舌,日久肌膜受伤溃烂而发病。薛己《口齿类要》就指出:“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各经传变所致。” [9]病属寒热错杂,单清其火或只温其寒,皆不能愈惟寒热平调,使中焦健运,气机升降相因,方能使痞开结散,津布而火降,口糜自除。[10]曾耀明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组治疗后肥大细胞计数、脱颗粒数均有明显下降,其临床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药在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的治疗优势。[11] 考查实际,临床正如上述所指,慢性浅表性胃炎往往伴有复发性口腔溃疡,而且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的轻重,关系到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的效果。此次门诊观察的38例患者,既有心下痞闷、纳呆、腹部怕冷等下寒症状,又有口苦、返酸、嘈杂、口渴、唇、颊粘膜、舌缘等溃烂的上热症状,病机上完全符合半夏泻心汤证,为此我科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38例,治疗4周后,痊愈29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同时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如胃脘痞满、嘈杂、返酸,嗳气、纳呆前后比较症状明显缓解,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知,我们在临床中,不能忽视慢性浅表性胃炎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治疗效的影响,为此我们采用寒热平调,降火解毒的方法,两者兼顾,不但使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同时治愈了复发性口腔溃疡,显著提高病人的诊治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分会.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诊疗指南(试行)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2,47(7):402-404
[2]黄煌.黄煌经方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4 -5.


上一篇:胎头深陷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取胎方法临床分析
上一篇:中医治疗耳穴压豆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症的疗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