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用户,您好!欢迎您访问本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热门关注
随机推荐
当前位置:医药前沿杂志 >> 浏览文章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膀胱的护理技巧
来源:医药前沿杂志 作者:admin 日期:2017年7月31日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膀胱的护理技巧,以提高术后大鼠的存活率。方法: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将7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8只。A组采用脊髓胸10段全横断损伤法制备模型;B组采用脊髓胸10段Allen’s敲击法制备模型。术后对大鼠进行常规护理并采用按压法、挤压法和三角固定法进行膀胱排尿护理,详细记录护理情况并于第3、5、7和14天记录大鼠存活率。结果:A组第3、5、7和14天存活率依次为97%、92%、89%和87%;B组存活率依次为100%、97%、95%和92%。结论:采用按压法、挤压法和三角固定法进行有效的膀胱排尿护理,可进一步提高大鼠存活率。
关键词 脊髓损伤;膀胱护理;大鼠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会给患者本人以及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脊髓损伤患者数量逐年攀升。疾病的临床相似性、可重复性及可调控性是作为理想的SCI动物模型的判断标准[1]。本研究采用大鼠脊髓胸10(T10)水平行Allen’s[2]敲击法和全横断[3]脊髓损伤两种模型制作方法,术后均可造成膀胱、双下肢瘫痪等后果。术后动物的高存活率是后续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基础,而尿潴留是导致大鼠死亡的重要原因[4]。为提高SCI动物的存活率,本实验通过比较大鼠SCI后不同时间点的存活率来探讨一个有效的膀胱护理方法,为后期SCI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1.1 实验动物 SPF清洁级成年Wistar雄性大鼠76只,体重200~300g,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11400700165053;11400700104457】。
1.1.2 实验分组 将7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8只。A组采用T10脊髓全横断损伤法制备模型;B组采用T10脊髓Allen’s敲击法制备模型。适应性喂养1周后准备造模。
1.2 SCI模型的制备 T10脊髓全横断造模方法:以T9棘突为中心,做4cm左右长的皮肤切口,用刀柄分离T9棘突两侧肌肉,暴露其棘突和椎板,用骨钳咬除棘突和椎板,露出脊髓,用细镊子剥离脊髓外硬脊膜、脊髓蛛网膜及软脊膜,然后用吸引器吸净T10脊髓。造模若成功可见大鼠清醒后双下肢瘫痪,出现尿潴留。Allen’s敲击法采用上述方法去除椎板露出脊髓后,用自制Allen’s脊髓打击器对准T10节段脊髓垂直打击,打击高度10cm,重量10g,直径2mm,打击成功可见大鼠尾巴痉挛性摆动,双下肢回缩样扑动,可持续5~10s。
1.3 术后常规护理方法
术后每只大鼠腹腔注射青霉素20万U/d,连续3天。若3天后大鼠仍有尿路感染,应继续注射直至好转。每日定量供给足够的饲料和水,在安静、通风、洁净的环境下分笼饲养,辅助排尿,每两日更换一次鼠笼内垫料,以保证鼠笼内干燥、洁净[4]。
每天记录术后大鼠的精神状况,并精心护理,防止其出现压疮、肠梗阻及自噬等并发症。
1.4 术后膀胱护理方法
1.4.1 固定大鼠 护理时,首先用大拇指指腹轻柔其腹部,避免其出现肠梗阻并同时促进肠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然后,我们重点进行膀胱排尿处理:先用左手轻抓起大鼠使其呈立位,左手大拇指固定好大鼠头部,然后右手大拇指指腹轻触其膀胱,衡量其膀胱膨胀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手法和适当的力度帮助其进行排尿。帮助大鼠排尿时不应使其处于平躺位,平躺位不利于尿液的排出。
1.4.2 排尿方法 大鼠排尿时,我们一般采用三种手法:按压法、挤压法、三角固定法。在实践中,这三种方法可混合使用,以达到良好的排尿护理效果。
按压法 此方法适用于中等充盈的膀胱。首先小范围轻揉膀胱,然后用大拇指按压膀胱,力度由小及大。尿液从尿道排出时,掌握力度,直至尿液全部排出(见图1-2)。
挤压法 此方法适用于膀胱较小时。用大拇指指腹和食指指腹捏住膀胱,并慢慢蓄力,直至尿液排出(见图3-4)。
三角固定法 此方法适用于膀胱过大,并缺乏肌张力时。用左手大鱼际、大鼠右下肢大腿内侧壁和右手大拇指指腹组成三角形区域,膀胱置于三角形区域内。排尿时右手大拇指指腹和左手大鱼际同时缩小三角形区域,以达到挤压膀胱排出尿液的目的(见图5-6)。
这三种方法的核心都是挤压膀胱,从而使其排出尿液。当用过这三种方法后,膀胱内仍有尿液残余时,我们不应继续挤压膀胱,应避免过度挤压对膀胱造成损伤。我们应让大鼠稍作休息,也可以让其在地面上自由爬行一段时间后,再对其进行排尿护理。如若确实排不出膀胱内的剩余尿液,应将其留置膀胱,不应过度挤压,以免造成膀胱破裂。
1.4.3 膀胱护理后 每次给大鼠排尿护理后,应用0.5%的碘伏棉球以尿道口为中心向四周擦拭。棉球不可过湿,否则碘伏极有可能流入尿道口。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差异显著性水平取单侧P<0.05。
2 结果
2.1 脊髓损伤后大鼠一般状况
术后大鼠均出现双下肢瘫痪,损伤节段以下肌张力降低甚至消失;均出现尿潴留现象,并大多伴有血尿、脓血尿以及便秘;少数出现肢体自噬、压疮;也有少数出现大膀胱、“硬球”膀胱;少数出现肢体水肿。
2.2 各时间点存活率比较
2.2.1 两种模型各时间点存活率 T10脊髓全横断造模法大鼠第3、5、7和14天存活率依次为97%、92%、89%和87%;T10脊髓Allen’s敲击法大鼠第3、5、7和14天存活率依次为100%、97%、95%和92%(详见表1)。
2.2.2 两种模型存活率比较 SCI大鼠术后14天存活率A<B。其中两模型之间存活率比较P>0.05,说明A、B两组之间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本实验采用T10脊髓全横断和Allen’s敲击法制备大鼠SCI模型,其过程与临床发病过程相似度很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有关研究表明,SCI动物实验模型1周的死亡率护理后可达20%;术后两周的死亡率护理后可达60%[5]。通过实验观察,每只大鼠通过加强饲养和膀胱排尿护理,存活率可大大提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膀胱排尿护理手法有助于降低模型死亡率,对后期实验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全横断是一种比敲击更严重的损伤,脊髓全横断术后动物存活率更低,但通过采用按压法、挤压法和三角固定法进行膀胱护理,发现两者存活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进而说明了本文介绍的膀胱护理手法可降低SCI模型的死亡率。
有文章报道,尿潴留及其并发症是动物术后死亡的首要原因,可以占总死亡原因的50%以上[6]。所以如何解决尿潴留问题也成为护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中所介绍的膀胱护理手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尿潴留问题,从而降低了动物模型的死亡率,为以后广大的动物实验者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大鼠SCI术后一周内需一天三次对其进行排尿护理,必要时可一天四次。术后一周到两周[5],大鼠约可自排,膀胱功能恢复较好的大鼠尿道口周围较干燥,可再根据膀胱大小的实际情况判断大鼠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情况。若功能恢复较好,可改为一天两次护理或一天一次护理。
大鼠脊髓损伤后,对其进行膀胱排尿的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的膀胱护理手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大鼠的存活率,对后期实验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篇:中药熏洗坐浴时间对混合痔术后病人并发肛门水肿的影响观察
上一篇:胎头深陷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取胎方法临床分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