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勒雪综合征是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最重的一个临床类型,儿科临床罕见,我院于2010年5月收治1例,曾被误诊为“缺铁性贫血,脾亢”。患儿男性,15月,因呼吸促,皮疹半年,腹部隆起,变大半月以“贫血待查”入院。本患儿特点:皮疹特殊,头面部、躯干可见与皮肤同色,直径2mm的斑丘疹,成批出现;贫血,脾大,考虑组织细胞增生症?转上级医院完善骨穿及皮疹印片检查,确诊勒雪综合征。2013年7月,该患者又因患“喉炎”来我院就诊,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 【关键词】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勒雪综合征;皮疹1 病例资料 患儿,男,15月,2010年5月因呼吸促、皮疹半年,腹部隆起、变大半月入院。患儿半年前起,夜间睡眠时呼吸急促,半呻吟声,盗汗,颜面、头皮、躯干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经常患上呼吸道感染,家属未在意。半月前家属发现患儿腹部隆起,触之硬,伴腹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贫血待查?”收入院。查体:T 37.2℃,P 148次/分,R 26次/分, BP 70/45 mmHg (1mmHg=0.133kPa),体重10㎏,精神不振,皮肤灰白、无黄染,无出血点、瘀点、瘀斑。颜面、头皮、躯干等处见淡红色、与皮肤同色的斑丘疹、直径2㎜左右,双肺呼吸音粗,心律齐,无杂音。腹部隆起,肝肋下4㎝,质软,脾肋下7㎝,脐下1㎝,质硬。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反射。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6.6×109∕L,RBC 4.58×1012/L,Hb 86g/L,HCT 0.316,MCV 69Fl,MCH 8.8pg,MCHC 2.72,PLT 79×109/L,LYM 46.3%,MXD 35.4%,NEUT 18.3%,红细胞形态:分叶 37%,杆状 10%,单核 5%,淋巴 41%,异型淋巴 7%,红细胞形态正常,淡染,血小板散在易见,血细胞形态大致正常。肝功:TP 68.4g∕L,ALB 39.5g∕L,ALT 8.3u∕L,AST 19.1u∕L,r-GT 24.5u∕L,ALP 135.6u∕L,TBIL 12.6umol∕L,DBIL 4.0umol∕L,乙肝五项:HBsAg (-),HBeAg (-),抗—HBc (-),抗—HBs(-),抗-HBe (-) 血脂:CHOL 2.7mmol∕L,HDL- 1.39mmol∕L, LDL-2.90mmol/L,TG 0.73mmol/L,GLU:3.93mmol/L,凝血四项:TT 18.9秒,PT 13.4秒,APTT 72.5秒, IB 2.83g/L, 尿常规:正常,胸片:双肺门区沿支气管走行见浅淡小点片状阴影,支气管周围炎症。肝胆脾‘B’超:肝脏最大上下径9.2㎝、最大前后径8.4㎝、形态规整,回声增粗,管状结构显示清晰,门脉0.7㎝。脾厚:5.2㎝,肋缘下大小5.0×5.1㎝,回声增强,提示:肝大,肝回声增强,脾大。入院后诊断:1.缺铁性贫血 2.脾亢。治疗上青霉素400万单位,能量合剂,炎琥宁80㎎,维生素B12片100ug,日两次口服,叶酸片5㎎,日三次口服,抗炎对症治疗三天,呼吸稍平稳,皮疹及肝脾大等症状无改善,考虑组织细胞增生症?血液系统疾病?病情需要做骨穿及皮疹压片法做刮出物的病理检查,让患儿转到上级医院完善以上检查。转上级医院后诊断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勒雪综合征),建议化疗,家属因经济困难未治疗回家。现患儿5岁,2013年7月因患“喉炎”来就诊,皮疹消失,偶可见眼睑及颜面针尖样出血点,磕碰之后皮肤出现瘀点及瘀斑,皮肤发灰,腹部隆起、硬,精神状态良,生长发育落后(体重17㎏)。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6.2×109/L, RBC 4.9×1012/L,PLT 117×10/L,HCT 0.35,Hb111g/L,LYM% 17.7,MCH 22.9pg,MCHC 321g/L,MCV 71.3Fl, NEUT% 60.5 肝功、肾功、心肌酶、血脂指标正常。肝胆脾‘B’超:肝大小形态规整,被摸光滑,实质回声均匀,结构清晰。胆囊大小形态规整,壁光滑,透声清晰。脾长16.4㎝,厚5.9㎝,形态规整,回声均匀,脾静脉1.0㎝,抗炎对症治疗三天之后“喉炎”好转出院。 2 讨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多认为是一组反应性增殖性疾病。本症是以朗格罕细胞(LC)异常增生为特点,既往根据临床症状将本症分为三种类型,即骨嗜酸肉芽肿、韩薛柯氏综合征和勒雪综合征。勒雪综合征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病情重,以内脏和皮肤、肺和骨骼多脏器浸润为主,病情进展较快,病死率较高,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5-2:1。皮疹亦为常见症状,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约50%的病人于起病早期出现。主要分布于躯干、头皮和耳后,起病时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3㎜,继而呈出血性、或湿疹样,皮脂溢出样等;以后皮疹表面结痂、脱屑,触摸时有感觉,脱痂后留有色素脱失的白斑或色素沉着。各期的皮疹可同时存在,常成批出现,一批消退一批又起[1]。由于本病少见且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湿疹,传染性软疣。故临床上出现皮疹,发热,腹泻,中耳炎等多系统症状表现者,要考虑勒雪综合征的可能,尽早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好早期诊断、及时恰当治疗[2]。脏器浸润(肺、肝、脾等)合并有功能衰竭的约占20%左右。组织细胞在肝和脾窦浸润可致肝脾明显肿大,肝功异常和黄疸。由于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伤,偶出现门脉高压[1]。因此,保护肝、肾、骨髓等功能,对改善预后有帮助。勒雪病的预后取决于年龄、病变范围、受累器官,以及是否存在肝、肺及造血系统的功能异常等。此外该病易伴发其它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肺部肿瘤等[3]。目前对勒雪综合征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主要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单疗及联合化疗[4]。总之,本症的临床表现是多方面,错宗复杂的,临床上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知识面要广,思路要开阔,工作要认真,减少漏诊,误诊误治的发生。3 参考文献[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87-2493.[2] 朱慧花,赵琳.勒雪氏病一例报导[J].云南医药杂志,2012,33(3):337-338.[3] 郑漪,郑传经,余佳宁,等.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诊[J].中国肿瘤临床,2003,30(3):206-209. [4] 冯少仁,刘国辉,欧阳红,等.勒-雪病一例[J].放射学实践,2012,27(12):1404-1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