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脂药物治疗早期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42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临床应用不同剂量时长的神经节苷脂药物,观察其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昏迷时间缩短,脑水肿改善程度及灶性出血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14d后治疗组GCS分值较对照组提高,死亡率降低,远期综合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有效干预脑损伤机制,减轻损伤反应的程度,修复损伤的神经细胞,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药物 颅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 R651
颅脑损伤(head injury)是指暴力作用于颅脑造成脑组织的创伤,是临床常见外伤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死亡率及致残率均相当高,我国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患者死于或残于颅脑损伤,对于如何降低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一直是医院脑神经外科医务工作者所关切的问题。
神经节苷脂( gangliosides) 是一族异构的含唾液酸的鞘糖脂, 是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其中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 lgangliosides , GM-1) 是哺乳类动物神经节苷脂的主要种类,内源性 GM-1在神经系统, 尤其是突触中含量最高, 因其能够多方位阻断脑损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病环节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而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我院42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应用神经节苷脂药物治疗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简述神经节苷脂药物不同药量时长的临床应用在早期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和体会。
1.资料与分类方法
1.1选取2011年至2013年临床应用神经节苷脂药物治疗颅脑损伤病例。共选出42例。
1.2筛选方法:1.去除合并其他部位受损的复合伤和多发伤病例;2.去除年龄超过70岁以上的病例,均在24h内入院,无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及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受伤原因:车祸伤23例,摔伤12例,打击伤7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男女比例为2.2:1 ,按照Glasgow昏迷评分法[2],其中重度颅脑损伤GCS评分8分以下、合并不同程度神经能缺损表现、需手术治疗的24例,中度颅脑损伤GCS评分8分以上 、非手术保守治疗的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
2.用药方法
2.1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使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起始剂量为100mg/d静脉滴注,治疗两周后改为40mg/d维持,连续用药3周以上。
2.2对对照组患者使用起始剂量100mg/d静脉注射,治疗一周后改为40mg/d维持治疗,连续用药3周以上。
2.3对两组病例分别在24h、3d、7d、14d、28d复查头颅CT,观察脑水肿范围变化情况和灶性出血吸收情况,并对7d、14d、28d时的GCS进行评分。
3.对比结果
3.1治疗组在 14d,28d复查头颅CT水肿带范围消退程度,及灶性出血吸收情况均较对照组水肿消退及残血吸收的程度改善明显,而7天时两组病例水肿改善的程度,及灶性出血吸收的情况差别不明显。
3.2 在7d、14d和28d时,对两组病例观察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作比较时发现:在7d时,两组患者中GCS评分接近的患者意识障碍减轻的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程度无显著变化,而在14d、28d时治疗组两方面表现都优于对照组。特别是重度颅脑损伤的病例比对照组恢复的时间明显缩短,意识障碍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如认知能力、清醒时间、肢体感觉运动功能等均较对照组有较快恢复。
附表 两组用药后GCS评分比较
组 别 n 7d 14d 28d |
治疗组 21 7.5±1.2 9.3±1.3 10.8±1.0
对照组 21 7.4±1.3 8.7±1.2 9.6±0.7 |
4.讨论
4.1颅脑损伤发生后,其损伤反应并不因外界致伤因素解除而终止,伤情发展仍然有一个持续渐进的病理过程,损伤早期脑组织挫伤出血、损伤灶周期脑组织肿胀水肿、细胞肿胀坏死、颅内压升高、脑血流相对性减少、细胞内钙离子超载、自由基形成、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性作用、脑组织局灶性出血、红细胞坏死崩解产生的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等等,都对脑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以上因素均能促使脑损伤后损伤反应的持续发展。因此,早期治疗的关键就是通过对上述因素的临床干预,减弱或去除损伤因素,控制或降低损伤反应的持续发展,为加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修复[3],减轻水肿,增加脑血流灌注,改善缺氧和神经细胞的恢复提供条件,从而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有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CNS)具有神经可塑性,动物及临床研究证明神经节昔脂用于CNS损伤可以保护神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 能,抑制神经元继发性退变,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4]。
4.2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颅脑损伤早期脑组织水肿范围、持续的时间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脑组织损伤的范围、损伤部位有一定的关联性,损伤较轻、范围较局限、损伤造成的水肿持续时间较短;损伤较重、范围弥散、脑水肿期时间愈长,从临床工作的实践来看,往往是造成严重残疾甚至死亡的主因。大多数死亡病例其颅脑损伤均很严重,大部分脑水肿期都在两周以上。因此,两周的水肿周期大多涵盖颅脑损伤的急性期,在这个阶段应用冲击量的神经节苷脂治疗,能够更有效的干预早期脑损伤机制、减轻损伤反应的程度、减少脑细胞损伤的范围、减轻脑细胞的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缺氧,同时为损伤的神经细胞修复提供必要的能量物质,从而有效改善预后,达到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志刚,卢亦成,朱诚等.神经节苷脂GM1在颅脑损伤早期的脑保护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4):420—422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 曾林,邵阳.单唾液酸神经节苷在神经创伤中的作用[J].创伤外科杂志,1999,1(2):123
[4] Rodden FA,Wiegandt H, Bauer BL. Gengliosides:the
relevance of current research to neurosurgery[J]. J Neurosueg,1991, 7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