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肾嗜酸细胞腺瘤;肾癌;误诊
【Key words】Renal oncocytoma;Renal cancer;Misdiagnosed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7岁,因“右下腹疼痛1天余” 之主诉于2013年6月8日就诊。1天前患者出现右下腹持续性胀痛,曾在当地医院行腹部B超示:左肾下极可见4.1cm×3.4cm实质性包块,性质待定。当地医院以“急性阑尾炎”之诊断给予治疗,效果不佳。我院普外科以“急性阑尾炎”收入院。查体:腹平坦,腹肌不紧,右下腹压痛阳性,以麦氏点为著,无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血常规:WBC:16.02×109/L,NEU%:89.81%。上腹部增强CT示:左肾下极见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4.2cm×3.5cm,CT值约32HU,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右肾见囊性低密度影,右侧阑尾区脂肪床毛糙、模糊,考虑:1、左肾占位;2、右肾囊肿;3、右侧阑尾区炎症。患者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有效,腹痛缓解后转入泌尿外科。复查腹部B超示:左肾下极可见大小约4.5cm×3.6cm较强回声区,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其内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右肾实质内可见一0.9cm×0.8cm类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右下腹阑尾区扫查:未见明显异常包块回声及游离液性暗区。考虑:1、左肾下极实性包块,2、右肾囊肿。临床诊断:1、左肾癌,2、右肾囊肿,3、急性阑尾炎。因右肾囊肿较小暂不考虑手术。2013年6月18日在全麻下行保留肾单位左肾部分切除术。术中探查见左肾下极有一直径约4cm肿瘤,向外突出,距肿瘤边缘0.5cm,基底0.3cm完整将肿瘤切除。病理检查:肉眼所见:部分肾脏5cm×5cm×3cm,切面见3cm×3cm×2.5cm的结节,切面灰红质脆。病理诊断:左肾嗜酸细胞腺瘤。免疫组化结果: CK(+);EMA(+);Vim(-);CDl0(-);Ki-67阳性指数约2%。
2、讨 论
查阅文献显示,肾嗜酸细胞腺瘤术前明确诊断的很少,很多病例系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经影像学发现肾内实性占位病变,然后手术,术中多以肾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吕监伟[1]、刘佳[2]、王乐浩[3]共报道49例,其中39例术前误诊为肾癌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肾嗜酸细胞腺瘤易误诊为肾癌。
肾嗜酸细胞腺瘤误诊为肾癌的原因有以下三点:⑴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临床上相对少见的良性肾肿瘤,约占肾肿瘤的5%~7%。发病率和术前检出率低,造成对本病认识不足,从而将本病误诊为肾癌。
⑵肾嗜酸细胞腺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常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出现腰痛、血尿或腹部包块等,不易与肾癌鉴别。⑶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①B超:无特异性,不能与肾癌鉴别。②CT:中央区出现星状瘢痕,可看作是肾嗜酸细胞腺瘤的特征性表现,可提示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但不能确定诊断。并且不是所有的患者CT检查中央区都会出现星状瘢痕。
减少肾嗜酸细胞腺瘤误诊为肾癌的策略有以下三点:⑴当B超发现肾实质性包块,又不能确定其性质时,应进一步做CT以明确诊断。
⑵CT扫描中央区出现星状瘢痕,应想到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的可能。⑶如果在手术中发现肿瘤突出于肾脏外、包膜比较完整、类圆形,比较局限,应想到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可能性很大,可在手术中行快速冷冻病理检查,以和肾癌鉴别诊断,从而在病理学上明确诊断本病。如为本病,可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根治性肾切除术及由此造成的损伤。本病预后良好,但需密切随访。
【参考文献】
[1]吕监伟,冷静,刘强,等.肾嗜酸细胞腺瘤10例[J].中华肿瘤杂志,2006,28(2):83-83.
[2]刘佳,林建,韩文科,等.肾嗜酸细胞瘤26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7):642-645.
[3]王乐浩,陈凌武,雒向宁,等.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治分析[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2,4(2):7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