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 年8 月~2013 年3 月入住我院的100 例行麻醉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间配合程度的差异及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配合程度较对照组好,且二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8/50),二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麻醉诱导过程中,其效果尤佳,患儿配合程度较好,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小儿麻醉;不良事件;配合程度
患儿由于各个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而手术室又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治疗环境。患儿在麻醉和手术期间,面对陌生的手术室环境,医务人员、手术器械、监护仪、麻醉机等产生恐惧,并且麻醉时患儿的行为受到约束,对静脉穿刺疼痛的害怕,易使患儿产生孤独感和恐惧感。患儿表现为焦虑、多疑、哭闹、紧张、躁动、对医护人员的操作产生对抗。手术前患儿与父母分离独自进入手术室,与父母分离导致患儿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及分离焦虑[1],这种分离焦虑对患儿产生的心理影响远远超过了小儿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学龄前儿童尤为显著。患儿往往是在恐惧和哭闹中进入麻醉状态,从而导致了麻醉前及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增强,进而影响了患儿的心理状况及术后的学习与生活。针对患儿在麻醉和手术期间出现的精神状态,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本文主要采用了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麻醉之中,其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源于2011 年8 月~2013 年3 月入住我院的100 例行麻醉患儿的临床资料,选择本院小儿外科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的患儿,ASAⅠ~Ⅱ级。行术前常规检查,各项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无麻醉和手术禁忌证,无精神和心理疾病,无药物过敏史。其中男58 例,女42 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为(4.5±0.8)岁;患儿手术类型:腹部会阴部手术43例,耳鼻喉口腔手术39 例,四肢手术18 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儿在丙泊酚、咪唑安定、氯胺酮等麻醉药物的使用过程中给予常规式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术前的心理准备、肠道准备以及一般准备;手术过程中的密切配合与观察等;手术后对患儿的监护等。
1.2.2 观察组 本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2]:①患儿进入手术室之前,护理人员应进入病房对患儿进行探访,对年龄相对较小且不能明白护理人员语言的患儿,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对患儿的实际病情及需要做何种手术加以了解;对年龄相对较大且能够明白护理人员语言的患儿,应使用耐心、亲切的语言,关心与爱护患儿,并告知患儿手术类型,运用简单及形象的表达方式,让患儿能够接受,特别要强调手术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疼痛;②小儿麻醉实施前为患儿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 使患儿忘记恐惧,以愉悦的心情接受麻醉。研究表明,表情是人心态的第一反应,首先进入患儿视觉的非语言行为是护士给患儿友好的感觉.因此接待患儿的医护人员态度应和蔼可亲,动作轻柔,对年幼患儿多抚摸,增加患儿的亲切感和安全感。鼓励和表扬可以提高患儿的合作程度,因此准备一些卡通贴画、小饰物、糖果等,适当时给予物质奖励,以满足患儿的自尊需求[3],让患儿对护理人员以及医生形成依赖感,使其能够很好地配合;③麻醉手术过程中护理:患儿体温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控制手术室及手术床电毯温度尤为重要,并要监测患儿体温,以防止过热过冷引发患儿因体温变化而导致的并发症。由于本院小儿手术多为小手术为主,手术时间较短,为了保证患儿的安全麻醉深度一般较浅,患儿易发生术中知晓,护理操作要轻、快、稳和熟练,操作时面带微笑,为患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取得患儿的好感和认同。从患儿的角度出发,仔细体会和理解患儿的痛苦,积极与患者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仔细倾听患儿的内心感受,鼓励患儿倾诉内心的痛苦。认真科学的解答患儿的疑问,向患儿解释一些手术过程,解除患儿的疑虑。④苏醒后护理:患儿苏醒后常有躁动,术后躁动是由于不能用正常方式表达自己感受而表现出的一种恐惧及反抗方式,亦是许多并发症出现的前期症状。伤口疼痛、术中知晓、恐惧、体位限制等都可以引起患儿术后躁动。患儿术后烦躁可导致患儿对自身的伤害,如坠床、自己拔去导管等,也直接影响家属的心理活动,使其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增加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躁动对患儿病情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患儿一旦发生躁动,应首先去除诱因,耐心细致的解释及安慰,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清除其分泌物,避免误吸,密切监护患儿,防止出现坠床等。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针对性加强术后监测及护理,做好抢救准备,便于方便抢救,确保患儿的安全,对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由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及分析,统计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统计资料采用t 检验的方法,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麻醉期的配合程度对比,见表1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儿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体温下降、呼吸抑制、躁动以及气管导管脱出,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0%(8/5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0%(2/50),P<0.01。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士把耐心、同情心、责任心、爱心融入到护理的每个环节中,将最优质的服务提供给患者,从而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护士的护理质量。
本文通过两组患儿的比较,可以得出人性化护理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①人性化护理要求护士更严格地对患儿进行查对,能够有效地防止差错的发生,避免患儿手术前准备不当即进入手术室;②人性化护理可以更好地保证患儿的安全,加强了对患儿的保护,避免了出现磕碰等情况。本研究主要将麻醉诱导期间患儿的配合程度以及患儿麻醉手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个方面作为护理效果的两大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的配合度为70.0%(35/50),观察组患儿的配合度为96.0%(48/50),两组患儿的配合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二组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
综上所述,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麻醉过程之中,其效果尤佳,患儿配合程度较好,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石兰萍,李少兰,陈金玉,等.小儿麻醉诱导期家长陪同的护理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36.
[2] 陈会.小儿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术后苏醒期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9):158.
[3] 陈静,李晓凤,邓燕.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1):5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