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用户,您好!欢迎您访问本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热门关注
随机推荐
  • ·区域性心电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 当前位置:医药前沿杂志 >>论文阅读>> 浏览文章

    中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研究总结

    来源:医药前沿 作者:admin 日期:2018年4月12日

    1病因病机
    现代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可归为中医的瘿病,我国关于瘿病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三世纪,中医在治疗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外科正宗·瘿瘤论》提到:“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采用“行散气血”、“行痰顺气”、“活血消坚”等治法。
    甲亢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高代谢症候群,神经和血管兴奋增强,以及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眼突、手颤、颈部血管杂音等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甲亢危相、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毛主任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提出甲亢初期多虚实夹杂,后期多虚证的观点,总结出一套益气养阴、活血消瘿、化痰散结的治法,临床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毛主任认为甲亢伴发多种病症,均与气阴两虚、阴血虚耗相关。阴虚生热,热耗阴血,导致心气不足、血不养心,则出现心悸、烦躁、失眠、多汗;津枯血燥,全身肌肉失于濡养则出现乏力、舌颤、手抖,甚至全身肌肉震颤;肝藏血,若阴血亏虚,肝失所藏则导致肝功能受损、贫血或白细胞出现异常;水津不化,灼炼津为痰,日久则导致气滞、痰凝、血瘀搏结于颈前而出现颈肿;肝主筋脉,肝血耗伤,血不养筋则眼干、目睛突出;气阴两虚,虚火内生,火热之邪上扰心神则致烦躁、情绪易激、多言快语、坐卧不宁;热邪弥漫中焦,可导致多食易饥、便溏、泄泻;肝肾同源,精血同生,肝无所藏,肝失疏泄,则肾藏精功能受到影响,故而出现女子少经、闭经,男子阳痿等症。
    2典型病案
    患者李某,女,32岁。
    主诉:心悸伴双手震颤1月。
    现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心悸,手抖,略感乏力,纳食正常,未见明显消瘦,无明显眼突,大便每日一次。就诊时查体:甲状腺II度肿大,质软,光滑,无触痛,舌质深红,苔少,脉细数。患者自述两年前曾出现类似症状,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甲亢,规律口服他巴唑治疗,治疗1年后痊愈停药。否认家族甲状腺疾病史,否认接触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质,自诉生活规律,无不良嗜好。
    辅助检查:
    甲功: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16.17pg/ml,游离甲状腺素(FT4)58.49ng,促甲状腺素(TSH)0.01uIU/ml,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1.90IU/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未见异常,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未见异常。
    肝功能、血常规正常。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
    西医诊断:Graves病。
    中医诊断:瘿病,证型为气阴两虚型。
    治则:益气养阴、散结消瘿。
    处方:
    太子参10g 元参30g 夏枯草10g 浙贝20g
    麦冬10g 天冬10g 生地10g 柴胡12g
    知母10g 黄芩10g 酸枣仁10g 海藻30g
    昆布30g
    14剂,每剂水煎300ml,早晚饭后各一次温服,日一剂
    二诊时,患者诉心悸症状较前明显减轻,稍乏力,仍有双手震颤,余症同前。诊舌脉:舌红苔薄,脉细数。将上方中部分药味加量,14剂,水煎300ml温服,每日二次。
    三诊时,患者诉自觉无明显乏力,无心悸症状,手抖症状较前明显减轻,复查甲功:FT35.89pg/ml,FT420.51ng,TSH0.01uIU/ml;肝功能、血常规正常,心电图提示大致正常。予上方续服。
    患者持续服药3月后复查甲功正常,自觉各项症状好转,无明显不适。予原方各药减量后,继续服药。治疗期间定期复查各项指标,并依症、舌、脉适量增减药味药量,10个月后停药,停药时复查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血常规各项数值均正常,查TRAb为0.9IU/L。
    我们对该患者随访7年至今,未再发病。
    3按语
    上例病案所用处方中太子参为君药,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本草从新》称其“大补元气”;《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元参养阴清热、泻火解毒、软坚散结,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浙贝清热散结;现代药理研究[1]显示夏枯草能降低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抗体,改善甲状腺肿大。三药合用以清热散结消瘿肿。毛主任常将天冬、麦冬相须为用,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配伍生地清热生津,共治阴虚内热。知母、黄芩实为毛主任临床常用一组对药,清阴虚燥热有奇效。柴胡疏肝解郁,配伍酸枣仁治虚热内扰之心悸烦躁、坐卧不安。上述药味配伍海藻、昆布使用,临床证实可以有效改善甲状腺功能。
    现代药理证实海藻、昆布[2]有抗肿瘤、强心、降脂、镇咳及短暂降压的作用。很多医者认为甲亢患者禁食紫菜海带等海产品,所以在用中药治疗甲亢时也是避免使用海藻、昆布等药物。但是毛主任认为海藻、昆布实为软坚散结之良品,她在治疗甲亢病症时常用元参、浙贝、夏枯草等与其配伍,取其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之功效。并且毛主任认为甲亢患者多气阴两虚,导致虚火内生,烁酌津液,故多用柴胡、知母、黄芩、栀子、丹皮等清热泻火;用太子参、麦冬、天冬、生地等益气滋阴润燥。乏力明显者可以酌情使用太子参与黄芪相配伍;数药合用,治疗甲亢常常能够获得非常好的疗效。有学者查阅近10年文献,[3]从实验、临床研究总结富碘、适碘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性,从而证实含碘中药在治疗中的合理性,并主张临床上根据病情适当选择含碘中药。也有不少学者[4-5]提出根据病情适当选择含碘药物,强调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原则,不能单纯以各药物含碘量的多寡来评价药效及不良反应,其关键在于掌握使用的适应症。治疗甲亢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甲状腺功能指标,并进行辨证调整用药。同时,良好的饮食及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地控制甲亢的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结语
    西医治疗甲亢主要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常以硫脲类药物为主,常用的药物有丙基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此类药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对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不起作用,也不能阻止甲状腺激素的释放。[6]因此,服此类药治疗需要经过1-2周,待甲状腺内储存的激素消耗至一定程度后方能见效,而要将高代谢状态降.至正常水平则需要4-8周。容易出现停药后复发率高,甲状腺反馈性增大等情况。此类药物有时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皮疹、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等,因此在用药初期需严密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一旦不良反应严重应立即停药。经多年临床验证,毛主任以中药治疗本病极少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不能耐受等情况,能降低复发率,减毒增效,临床疗效非常显著。
    中医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优.势在逐渐显现,运用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理论以及个体化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甲状腺疾病种类繁多,临床症状变化多端,尚存在许多变证,中医治疗尚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也在不断学习总结中。
    参考文献:
    [1]邹耀武.夏枯草口服液对Graves病患者甲状腺大小及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4

    上一篇:评价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下一篇:观察健脾调胃饮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友情链接